管理到底都做哪些事儿?

基于良好的角色认知和管理沟通,主要做好三件事:带人、做事、看方向。

五个管理要素:角色认知、管理规划、团队建设、任务管理和管理沟通

管理规划-看方向
团队建设-带人
任务管理-做事

TIPS:如何提升团队工作效率?
工业时代的团队:主要靠加强外驱,讲究“胡萝卜加大棒”,追求严格管控。
知识经济时代的团队:更多是靠激发内驱,弹性工作制也好,发挥员工优势也好,都是希望员工更主动、自主,从而有更多的创造力。

从工程师到管理者,角色都发生了哪些变化?

维度 工程师 管理者
职责使命 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 带领整个团队往前走,上级只是帮你设定一个目标,剩下做什么、怎么做,都是要考虑的,所有对达成目标有帮助的工作都是份内的
负责对象 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负责,“管好自己就可以了” 对公司(上级)和团队(下级)都负责,关心团队成员的发展和成长
关注焦点 过程导向,把工作执行到位 目标和结果导向,关心目标和前进方向
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 内容单纯,主要靠专业能力 多维立体,所需能力维度大幅增加,技术判断力、目标管理能力、团队规划能力、项目管理能力、沟通协调能力、团队建设能力
任务来源 上级安排,听上级指挥 自己主动规划&向上沟通,上级工作的拆解和安排,但更多是靠自己筹划,然后和上级去沟通确认,从被动“等活儿”变为主动规划。
实施手段 主要靠自己 主要靠团队
合作维度 平级合作为主 360度合作,维度立体,上级(规划目标)、下级(落地执行)、平级(联合项目)、平级的上、下级(协调资源和进度)
合作关系 和团队成员是平级竞合关系,以合作为主,也有“竞”的成分 和团队成员是全面合作关系
思维方式 执行思维,习惯关注确定性风险,特点是关注过程和细节,更重要的是关注风险和成本,希望通过对风险的排除和成本的掌控,来保证工作交付的确定性。 规划思维,习惯关注可能性收益
技术视角 技术实施视角 技术评估视角(技术判断力)

新经理六大常见的管理误区

问题的共同点在哪里吗?你觉得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后果呢?

第一类:过程导向、被动执行

常见的做法和说法如下:

  • 不主动找活儿干,总是等待上级派活儿,如果上级没有明确安排,就“放羊”。
  • 即使上级有了安排,还总是指望上级替他做决定该怎么做,选哪个方案。
  • 在和上、下级沟通中,他主要充当“传话筒”的角色,常用句式是“老板说……”“某员工说……”,并没有反思每次沟通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。
  • 过于关注苦劳和付出,常见说法是“某某还是不错的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”

由于没有从“管理者”的视角出发,所以至少会带来如下三个后果:

  • 团队方向感缺失。大家都只是着眼于手头工作,团队得不到愿景的凝聚和激励。
  • 团队做不出有效的业绩。因为团队没有方向感,所以结果就很难有效。
  • 无法带领一个团队。由于视角局限,所以还不具备带领团队的能力。

第二类:大包大揽、唯我最强

常见的相关说法有:

  • “某某做得太慢了,还是我来做吧,他半天的工作,我两个小时就搞定了。”(包工作)
  • “团队离了我就不转了,里里外外都靠我操心,他们都担不起这个责任。” (包责任)
  • “某某的工作主要靠我……”“在我的指导下,某某才……”“这件事主要是我做的……”(包功劳)

可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:

  • 梯队问题:大树底下寸草不生,梯队迟迟培养不起来。因为梯队的培养需要授权,需要让高潜人才有发挥空间并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  • 激励问题:由于管理者冲得太靠前,团队成员积极性受挫,遇事往后缩。
  • 个人发展问题:由于得不到团队成员的有效支持,自己又忙又累,做不了更大的业务。

有些成熟公司如京东就有规定,如果你没有培养出可以完全顶替你位置的人,你是不能晋升的。

第三类:带头大哥、当家保姆

常见的相关说法有:

  • “好好干,我不会亏待你的,我绝不会让跟着我的兄弟们吃亏!”
  • “某某可能会不高兴,可能会离职,怎么办呢?”
  • “某某技术比我强,我给他打好下手就行了。”

这类问题带来的后果大体如下:

  • 不职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,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。
  • 团队没有方向,所以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和决策。
  1. “带头大哥”式的管理者,讲究的是兄弟感情,在他们心目中,不但兄弟的工作是我的, 兄弟人也是我的。这类管理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有战斗力,但是一旦情况有变,对公司的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,因为他忘记了他带的团队是公司的资源,而不是自己的,所以不可能成为一个职业的管理者。
  2. “当家保姆”式的管理者,由于团队里有资深的高级工程师,他在技术判断力方面不如这些高工,索性就给这些高工做起了“保姆”,而忘记了自己才是这个团队的舵手和船长,因此也不是一个职业的管理者。

第四类:单一视角、固化思维

常见的相关说法有:

  • “人手不够,没人,这真做不了,要做就得招人。”
  • “让团队加班的话,得给大家发加班费,不然没法提升积极性。”
  • “像某某那样的人才适合做管理,我跟他太不一样了,所以不适合做管理。”
  • “还有个 Bug 没修复,不能发布,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规定的。”

造成的后果是:

  • 习惯性卡住。遇到问题和困难,很容易被卡住,到处都是绕不过去的鸿沟。
  • 认知层次低。由于被单一惯性思维所支配,认知层次和考虑问题的维度无法提升。
  • 难堪重任。由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,难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。

第五类:自扫门前雪、固守边界

常见的相关说法有:

  • “这个是测试的问题,这个是产品的问题,这个是别的部门的问题。”
  • “产品经理一点逻辑都没有,没法沟通。”
  • “这事不赖我们团队,是某某团队没有按时完成。”
  • “我查过了,不是我们的问题,惩罚不到我们。”

所以,这类问题明显的管理者,常常带来这样的后果:

  • 项目推进不畅,从而影响全局的结果
  • 自我设限,因此个人成长受限
  • 个人影响力无法扩展。因为目光和手脚都局限在团队内,所以无法在更大的范围产生影响力,也就无法成为更高级的管理者。

角色和责任的边界划分,是为了分工和合作,但由于很多大型项目有赖于多个团队一起协作完成,所以又需要有人主动站出来,去承担边界模糊的那部分职责。作为一个员工,边界分明无可厚非,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,就需要以全局的目标为己任,才能拿到公司要的业绩结果。
作为管理者,是要站高一层来看待问题的。

第六类:患得患失

常见的说法有:

  • “突然不写代码了,感觉吃饭的家伙没了,心里发虚。”
  • “管理工作太琐碎,感觉离技术越来越远,现在特别担心个人发展。”
  • “做管理最大的挑战是,要舍弃技术,特别难。”
  • “管理是个矛盾的事情,自己技术专业性越来越差,却要带领整个团队。”

核心原因
把管理摆在了和技术对立的位置,同时由于管理能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因此忧虑自己的技术会落后,从而失去生存能力。

造成的后果:

  • 犹豫反复,无法全力以赴去做好管理,成长缓慢
  • 对技术的看法太狭隘,从而影响技术判断力的提升
  • 由于误判,可能会错失一个好的发展平台。